協辦單位

協辦單位

校景

 

通識教育中心

大學是一個人邁入專業的開端,但知識可以專精,生命卻必須寬廣,通識教育正是培養開闊胸襟與美好性靈的平台。中原通識教育中心深知在一所理工導向的大學中,人文素質與跨領域知識的培養,是使學生自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首要之務。 中原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共分為「天、人、物、我」四大學類,每學期開課數約一百五十餘門,班級數達四百多班。學生必須修滿三十四學分,才具有畢業資格。

在「天、人、物、我」四大類別的三十四學分中,規劃了基礎必修課程與延伸選修課程,更有系統性的引導學生學習,以期達到全人教育的目的。學生在每一類別中都必須修習二到四學分的基礎必修課程,以及至少各兩學分以上的延伸選修課程。 所謂的天,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判斷的形上思考。我們著重於宗教信仰、靈性關懷、生命意義與價值判斷等基本素養。例如宗教哲學、人生哲學、價值判斷與分析、生命與品格典範等相關課程。

所謂的人,著眼於理解人類社會中之群體現象與互動原則。我們關注在公民素養、社會關懷、歷史思維與多元文化等基本素養。例如生活社會學、當代人權議題、法律與現代生活、文化思想史等相關課程。 所謂的物,致力於加深個人科學思辨能力與永續關懷。我們重視自然與科學、科技與文明等基本素養。譬如自然科學應用、科技跨領域課程與永續發展等相關課程。

所謂的我,藉由孕育個人主觀經驗而產生深度生命意涵。我們致力於情意與美感、溝通與表達等基本素養;囊括文學經典閱讀、語文與修辭、藝術鑑賞與自我管理等相關課程。 期盼通過以上四類課程薰陶的學生,都能達到「通天達人,識博物我,中而不偏,心是活水」的美麗境界。 除了課堂的知識,中原通識教育中心也籌劃各種的通識活動,支持了課程的進行,觸發學生繼續探索的動力,更加豐富了學生通識的涵養與視野。

通識活動由早先的單一性、輔助性,轉變為多元化、主題化。並自104學年度起規劃「風雅頌藝文節目」、「全人博雅講壇」,大為拓展活動面向形式,期望吸引學生更多目光,與課堂知識行相輔相成之效。此外,音樂、戲劇、各種演講、表演,幾乎每一星期都有多采多姿的通識活動,學生可自由選擇參與,沉浸在人文藝術的美好氛圍下,開拓心靈視野,培養人文素養,從而化育出博雅的情操與胸懷。 中原通識教育中心期望在四大學類課程與豐富多元藝文活動的推引之下,師生皆能定、靜、安、慮,最後得到心之所嚮所往。即使在險阻的路上也能安步當車、穩若泰山。並期許師生躬身自省,達到「日新又新,止於至善」之圓滿全人境界。

 

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士學位學程

人育學院學士學位學程欲建構規劃一個提供學習者以能力為導向的數位人文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職能為課程規劃方向,結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之應用,設計一套結合理論與實徵研究,適性、多元、強調主動學習之以院為核心之課程,以提升同學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以院為核心,著眼於學生能力培養,將大學課程分為「數位化華語研究與學習」、「數位化外語文學及翻譯」以及「數位化特殊教育及輔助」三大方向規劃,提供實務課程的選擇,藉由數位能力的培養與實務課程訓練,藉以達到結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之應用,以提升學生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本學位學程發展方向與重點,如下:

  1. 數位化外語文學及翻譯
    善用資訊工具進行相較於傳統教學更多面向之語言教學方法,成為英語數位內容之提供者,強化學生語言教學實力與實務,再輔以本學位學程之數位科技涵養訓練,期能以新型態數位語言教學專業身分進入業界,獲取更具發展性之職涯選項。
  2. 數位化特殊教育及輔助
    數位科技的融入有助於開發有別於傳統式教材教具的特教數位教材與教具,可強化特教系學生課程設計、教學、教材教具製作及問題解決能力;更期能透過數位科技的輔助,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動機與成效。相較於一般教師的專業養成,輔以本學位學程之數位科技訓練,特教系學生將更具職場競爭力及職涯選項。
  3. 數位化華語研究與學習
    加強高階華語教師培育、區域華語文學術研究、數位華語文科技研發,除重視學生華語文教學上語文表達的基礎訓練之餘,培育學生在資訊化的趨勢裡,具備組合與轉化的跨域合作職場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