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瀾笛聲
- 演出時間
- 2021年11月25日(四)下午 16:00~17:10
- 演出場地
- 風雅頌藝文廳
- 節目介紹
- 由四位留法的優秀青年演奏家所組成,連續獲選花蓮縣文化局優良演藝團隊的High FLY豎笛四重奏,將於本次音樂會中吹出多首由作曲家蕭育霆所量身打造,融合花蓮意象的全新豎笛四重奏曲目,讓優美的花蓮景致不再只能用視覺所見,亦變成美妙的樂音在演奏廳響起。 本次的演出曲目,作曲家蕭育霆用抽象的樂音來表達自身經驗的真實觸動以及心中對土地的炙熱情懷。曲目中之〈洄瀾舞曲〉描繪行經「清水斷崖」感受到山海對峙下之壯麗美景,想像在這條路上如此優美的景致與多種族融合的特質;〈月牙灣的腳印〉描繪旅人於月牙灣足跡的似曾相識;〈風與精靈〉描繪以風的視野,穿梭太魯閣雄偉壯麗的大理岩峽谷所發出的詠嘆;〈蝴蝶谷的夢〉描寫蝴蝶在翩然飛舞的彩翼下,飛越心中的谷地找回傳說美麗之境,是寫景的想像亦是隨著生命的成長、蛻變的感受;〈回憶與快板〉致往日的美好時光;〈臺九線夜曲〉透過古典和爵士兩種風格之對比、融合與發展,描寫著臺九線的靜謐之夜,彷彿置身於臺九線上悠然自得,度過了美妙的夜晚與渲染如霞彩的夢境夢境。〈砂卡礑舞樂〉彷彿是一首大自然的詩篇,令人不禁聯想,百年前太魯閣族壯漢穿梭於這條砂卡礑步道狩獵開墾,在海拔極高的雲端上揮汗辛勤農作並一邊哼著古調的情景。
- 執行單位
- 風雅頌音樂中心
- 協辦單位
- 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士學位學程 、通識中心
-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音樂藝術博士。曾師事Jonathan Gunn、Ixi Chen、陳威稜、林佩筠、郝偉文及施美如老師。2020年參與International Chamber Orchestra of Puerto Rico 5th Annual Festival並擔任Young Artist Clarinet Fellow年輕藝術家單簧管團員。2019年於Harold Wright Merit Award Competition獲得第二名。2016年獲得美國International Clarinet Association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第三名。2014年贏得北藝大關渡新生室內樂組比賽。2012年考取NSO樂團學苑團員,同年12月獲選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第八屆明日之星比賽,並與北市交協奏演出Weber Clarinet Concerto No. 2, op.74。在學期間參與學生音樂比賽皆榮獲首獎等優異成績,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弦樂團與管樂團於法國、中國巡迴演出,並擔任單簧管首席。課餘之暇亦致力於室內樂演出,2014-2015年間參加DKE單簧管四重奏;曾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協演人員、國家交響樂團協演人員,2014年參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國巡迴演出。在美國求學期間參與學校管弦樂團、管樂團、新音樂樂團及歌劇演出,並舉辦數場個人獨奏會及室內樂音樂會。
-
畢業於法國國立馬爾梅松音樂院單簧管最高級演奏文憑、法國Creteil音樂院低音豎笛,曾師事Florent Héau、Julien Chabod、Philliphe Olivier Deveau。在High FLY中擔任團長、豎笛和低音豎笛。曾擔任藝術總監,主辦法國雷寶貝來台巡迴演出和法國凡登豎笛四重奏台灣巡迴並同台參與演出。現任教於明義國小、花蓮高中、慈濟高中、宜昌國中、自強國中、花蓮高商等。多次擔任電影配樂錄音,作品也在今年獲得金鐘獎最佳配樂。積極嘗試各樣室內樂組合,與國內外編曲家音樂家和指揮家合作演出,現任90樂團豎笛手。2013年回台後,除演出外也規劃法國音樂家來台演出,促進台法音樂交流。
-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樂研究所。先後曾師事江致蒨、鄭哲男、楊喬惠、張佳韻等教授。在獨奏方面,比賽曾獲得Agenda of the 15th “Gheorghe Dim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複賽入選、Buffet單簧管大賽第二名、臺灣管樂團單簧管新秀大賽、愚韻室內管絃樂團新聲協奏曲比賽等獎項。亦多次參演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臺北大眾交響樂團、愚韻室內管弦樂團、龍潭愛樂管弦樂團之演出。曾通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友室內樂音樂會徵選,與鋼琴家劉姿鳳、大提琴家孔仁欣於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合作演出《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作品一一四》;亦獲選為巴赫新聲,與大提琴家孔仁欣、鋼琴家游適伃於臺北巴赫廳舉辦三重奏音樂會,於2022年國家兩廳院演奏廳舉行「楊曼君單簧管五重奏音樂會」。現任透鳴單簧管重奏團團員。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畢業,現為「聲。設計」音樂工作室製作人、Clap&Tap室內管絃樂團團長、臺灣獨奏家交響樂團特約編曲。2014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獎;個人創作專輯《臺灣巡禮-花東印象》入圍「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自紐約大學退休的作曲家溫隆信曾評語:「他那充滿熱情但是很含蓄的音樂表達方式,是一個能把技巧跟表情融合在一起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於美國、法國、韓國、馬來西亞與臺灣各地演出,獲得極高的評價。蕭育霆擅長於生活中取材,表現出對在地文化、自然的關懷和熱愛。2015年由金革唱片發行首張個人創作專輯《臺灣巡禮–花東印象》,該張專輯入圍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部分曲目亦曾於2011年入選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本土音樂教材」。2021年年底由好有感覺唱片發行第二張個人創作專輯《沿海憶像-臺九線詩篇》。合唱作品為蕭育霆創作中相當重要的一類,並屢獲獎項肯定。除藝術音樂的創作外,蕭育霆亦時常接受各類型之委託,如專輯編曲方面:李欣芸-《心情電影院》專輯〈我19歲〉(專輯榮獲第28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臺灣歌謠傳鄉情》專輯之編曲;專輯製作:《情羽:段欣妤鋼琴創作專輯》、《故鄉的樹:劉北混聲合唱作品集》之專輯製作人;大型音樂會編曲:日本知名卡通「妖怪手錶交響音樂會」、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民歌風華-憶我們的歲月,唱我們的旋律》音樂會、國家交響樂團(NSO)《臺灣客家369樂章》音樂會;大大型音樂活動策展:「第28屆傳藝術金曲獎」頒獎典禮系列活動專案執行暨音樂設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2019年《邂逅─温隆信合唱作品音樂會》、《2019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之策展人。蕭育霆堅持創作不懈、並從不設限自我,期許與音樂家們透過音樂與社會交流,奠定文化底蘊,為臺灣的音樂注入生命力與熱情。
蕭育霆:《帶你回花蓮》
蕭育霆:《風與精靈》
蕭育霆:《蝴蝶谷的夢》
蕭育霆:《回憶與快板》
蕭育霆:《月牙灣的腳印》
蕭育霆:《砂卡礑舞樂》
蕭育霆:《台灣民謠組曲》
(1)若無法到場的樂迷們,歡迎關注本中心臉書以及本校維澈樓一樓大廳,當日將藉由直播推【風雅頌線上音樂廳】唷!
(2)為配合本校防疫規則,音樂會請勿飲食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