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of Voice楊斯琪的跨界人聲作品音樂會
- 演出時間
- 2019年09月19日(四)下午 15:50~17:00
- 演出場地
- 風雅頌藝文廳
- 節目介紹
- 音樂創作者楊斯琪,五歲學琴,在英國就讀聲樂與歌劇系碩士,現以爵士樂、跨界與表演藝術理論為主要活動範圍。當能將感受化作一首歌時,特別有活著的感覺。 這場音樂會中要分享的十二首作品,就是她將曾花了許多時間學習和理解過的種種音樂中所得到的靈感,試驗性的寫出來,風格跨越古典、爵士、創作等音樂界線,結合豐富聲響與動人的詩詞內容。
- 執行單位
- 風雅頌音樂中心
-
爵士、古典雙棲歌手 Szuchi 楊斯琪,有著溫暖遼闊的唱腔,音樂養成受古典樂、爵士樂、當代音樂、獨立流行樂影響。於英國皇家伯明翰音樂院聲樂與歌劇系研究所學習聲樂,回臺後參與眾多歌劇演出,爾然的機會開啟爵士樂創作的可能,探索的過程裡組人聲時空旅行三重奏,榮獲臺中爵士音樂節新秀首獎。2018年獲選於爵士工作坊 Siena Jazz Workshop 進修演出,同年亦受邀於臺北文化獎與臺北文學奬頒獎典禮演出結合古典詩詞之原創與改編作品。2021年5月首次推出五重奏創作 EP《如果可以讓風吹起某個人》,2022年受邀於NSO國家交響樂團「綠野音樂會」巡迴演出。2023年,邀集長期合作的一線爵士∕跨界樂手,攜手全才唱作人羅妍婷共同製作,將一路的點滴思緒化為詞曲,用實驗性結合流行性的創作手法,完成首張全創作演唱專輯《這一切終將過去》。
-
廖莊廷為台灣新生代薩克斯風手,自小學習古典薩克斯風,求學期間接觸爵士樂,先後與潘恆健、蘇聖育及謝明諺等國內知名樂手學習薩克斯風演奏,是台灣新生代的潛力新秀薩克斯風手。2018年遠赴義大利進修,參加歐洲知名的Siena錫恩那國際爵士音樂營,與Ben Wendel及Miguel Zenon等新生代爵士名家學習。自在慵懶的音色是他的最大特色,伴隨著細膩且具邏輯性的詮釋,總能刻劃出一段段故事性的即興演奏。酷愛搖擺爵士風格的他,也在嘗試流行跨界等不同音樂曲風後,有了全新的音樂風貌。除長期在臺灣爵士樂界耕耘、頻繁演出以外,亦跨界參與許多流行樂、客家音樂、拉丁音樂、獨立音樂、跨界人聲音樂計畫與演出。
-
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爵士演奏碩士。主修低音提琴。求學期間師事 Bart de Nolf,Christophe Wallemme, Petros Klampanis, Jasper Høiby 等多位歐洲著名音樂家。在2019年初更榮幸在傳奇爵士低音提琴家John Clayton的big band project當中擔任 bass 手並接受其指導。在學期間也深受歐洲著名爵士鼓手Stéphane Galland的影響接觸了許多奇數拍與東歐音樂。習於揉和多樣色彩的音樂創作也受到歐洲著名音樂家Diederik Wissels, Kris Defoort等多人的肯定。遊走在傳統爵士與現代音樂當中的他除了自己極富想像力的三重奏與五重奏之外,同時也參與了許多不同的 project。例如與小號手Bart Maris的自由即興三重奏,鋼琴手Casimir Liberski的爵士三重奏等等...,目前活躍於大大小小演出與錄音工作。
-
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古典打擊部,現就讀於皇家音樂學院爵士 部。 他參與的 Project 不侷限於古典或爵士,過去扎實的學習與演奏背景讓在音樂當中多棲的他如魚得水。 2018 年他所組織的打擊雙人組”Symposie”一舉闖入了盧森堡國際打 擊大賽的準決賽。獲獎無數的他同時也是各大音 樂節/活動的常客,舉凡 Brussels Jazz Marathon 或是 Jazz in Marciac 等大型活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目前定居於布魯塞爾的 Pierre 也時常參與不同編制的演出與錄音工作,活躍在許多的爵士俱樂部與管弦樂團當中。
楊斯琪Szu-chi Yang:《未命名》Untitled
楊斯琪Szu-chi Yang:《漣漪》Ripple
楊斯琪Szu-chi Yang:《再見吉貝多先生》Goodbye Mr. Giberto
楊斯琪Szu-chi Yang:《圓舞曲》Waltz
楊斯琪Szu-chi Yang:《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Happily ever after
楊斯琪Szu-chi Yang:《美美的午茶》Tea for Meimei
楊斯琪Szu-chi Yang:《夜曲》Nocturne